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西安到镇雄高铁路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西安到镇雄高铁路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啥对明孝宗的评价两级分化?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明朝后期学者朱国桢有这样一句评语:“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将他拔高到与汉文帝、宋仁宗相提并论,但是我却要说,明孝宗远远不如前两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都不能算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今天我就为大家剖析下孝宗在位18年的弘治朝到底成色如何?
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盗贼纵横,青州尤甚。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啙窳,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以上一大段话是出自弘治朝名臣李东阳的奏疏,里面描写的是他的所见所闻,他甚至喊出了“事变之生,恐不可测”!如果不说这是弘治朝,肯定很多人认为这是明朝末期才有的景象。
弘治朝另一位名臣刘大夏则是通过了另一种方式向孝宗预警!
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大夏顿首言:“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帝默然。
“窃见天下民穷财尽”,敢当着皇帝的面这么说,可见确实是事实,后来针对这件事,明孝宗专门找过刘大夏,再次和他确认。
帝乃召见大夏于便殿,问曰:“卿前言天下民穷财尽。祖宗以来征敛有常,何今日至此?”对曰:“正谓不尽有常耳。如广西岁取铎木,广东取香药,费固以万计,他可知矣。”又问军,对曰:“穷与民等。”帝曰:“居有月粮,出有行粮,何故穷?”对曰:“其帅侵克过半,安得不穷。”帝太息曰:“朕临御久,乃不知天下军民困,何以为人主!”
这次刘大夏说了,不止是民穷,连军队都穷!
明孝宗执政18年,最后的结果是国库穷、人民穷、军队穷,请问“弘治中兴”在何方?
何为国库穷,明孝宗驾崩,明武宗登基之初两件事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
初署承运库太监龙绶等奏:大行皇帝丧葬用度繁浩,又今方将举行徽号并大婚等礼湏用金五千余两,给赏内外官员人等,湏用银一百八十万两有奇。库中所积不多,宜预行区处。下户部集议,言户刑二部都察院收贮赃罚等银赎罪铜钱并太仓银总计不过银一百五万余两。……盖今北方大旱,虏势猖獗,不可不虑。给赏之数宜先支承运库所有,不足则于各衙门借补。
又是一大段话,说了两件事,第一个是明孝宗的丧葬以及明武宗大婚等预估要花费180万两,结果清算下国库,只有150万两,还差30万两,堂堂大明朝连操持先帝丧事和新帝婚事的钱都出不了;第二个就是发不出军费,北方蒙古人猖獗,所以军费不能省,只能是借钱!
何为人民穷,李东阳和刘大夏的奏言很清楚,还有一件大事从侧面说明了。
辛丑,刑部左侍郎兼佥都御史何鉴奏:清查过荆襄南阳汉中等处流民二十三万五千六百余户七十三万九千六百余口。
提督抚治郧阳等处都御史孙需奏:续清出荆襄郧阳南阳汉中西安商洛等府州县流民一十一万八千九百七十一户。
这些都是出自正德元年的《武宗实录》,也就是说在明宪宗成化年间得到治理的流民问题经过弘治朝后又出现了,产生流民的原因就是农民活不下去了,三十几万户,将近百万人,还能说“弘治中兴”吗?
何为军队穷,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军备跟不上,军饷无法按时足量发放,导致军队士气低,战斗力低下,也因此多打败仗。
明孝宗时期,把明宪宗收回来的河套地区丢掉了,南方的土司之争也处理不当,哈密地区也是失而复得,军事方面谈不上有什么成绩,远不如明宪宗时期。
戊申,虏大举入寇宣府,营于牛心山黑柳林等处,长阔二十余里……既而虏由新开口毁垣而入,稽遽前迎敌,玉镇雄荣,各率所部相距于虞台岭……是役也,官军死者二千一百六十五人,伤者一千一百五十六人,失马六千五百余匹,掠去男妇畜产器械不可胜计,议者谓自己巳年兵祸以后所未有也。
明武宗刚刚继位,蒙古人入侵,明军遭遇“虞台岭之败”,这被很多人称为明朝自“土木堡之变”后又一次重大失利,明朝军备荒废到何种程度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明孝宗时期还有的弊政就是宠信外戚,信佛求道,沉迷宫廷***等等。
既然如此,明孝宗的美名从何而来的呢?说到底是被一堆文官吹捧出来的!
明孝宗不是昏君,而且他是一个好人。
他与人和善,特别是对大臣,很谦恭,据说大臣们下堂时如果天黑了,他都要安排宦官打着灯笼把大臣护送回家,而且他从不像其他皇帝一样不顾读书人的斯文廷杖大臣。
其次在位期间严控东厂、锦衣卫等特务部门,不在朝堂上制造白色恐怖,得到了大臣们的一致陈赞,不过好像他也宠信宦官。
第三他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个女人,连宫女都没有宠幸,完美践行了“一夫一妻”制,被后人包括我们现代人推崇。
最后用两段话结尾:
弘治皇帝愈是谦抑温和,听凭文臣们的摆布,文臣们就愈是称颂他为有道明君。——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而实际上孝宗不仅为文臣摆布,更受内臣摆布,从其种种行事,应该是个智商较低或者相对弱智的皇帝。——方志远《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
以上内容为一人之言,但借鉴了很多历史达人已有的论述。
明孝宗在位十八年,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开创了明朝吏治清明、民风朴实的升平时期——弘治中兴。他用极大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着周围的大臣。他只报恩不抱怨,对过去多次想加害自己的万贵妃一族,都不加以追究,还加以安抚。
在明朝开始走下坡路时期,明孝宗朱祐樘在位十八年(1487—1505),整顿吏治,任用贤臣,开启言论,倡导改良,发展经济,慎用刑罚,巩固边防,强化统一,以著名的“弘治中兴”,再现大明王朝的小阳春。
曾一度出任天启朝内阁首辅的朱国桢,称“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孝宗为明朝第九任皇帝,然朱国桢以“三代之下,称贤主者”,这样的算法,当是指经历土木堡之变后,再启一个新时代。这样,孝宗方与汉初之文帝、宋初之仁宗,以励精图治、较有作为而媲美。
“弘治中兴”是针对成化朝的腐朽政局而言。成化时,宪宗溺于女色,耽于逸乐,荒嬉怠政,成为一个昏庸之君。在其执政的二十余年中,佞幸竞进,阉宦当道,方士妖僧充斥于朝,而忠直之士,则纷遭贬谪。
由于政治的***,明初一度缓和的社会矛盾逐渐加深。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土地的大量集中,形成了“富者田连阡陌,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两极分化。 赋役苛重,乡绅、豪强将赋役转嫁给农民,造成“田连阡陌者诸科不与,室如悬磐者无差不至”的状况。农民在种种残酷剥削下,生活异常困苦,流民遍乎全国。至成化间,先后爆发了刘通、石龙和李原领导的荆襄流民***。
明孝宗是一位难得的贤君,弘治年间是明朝君臣关系最为和睦的时期。没有腥风血雨的朝争、也鲜有烽烟四起的边患。十八年的励精图治,明孝宗体恤臣下、心系百姓,整顿吏治、轻徭薄税,不仅实现了大明的振兴,还让天下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这段为后世所称道的时期,就是弘治中兴。
但是好是好,明孝宗还算不上千古一帝。毕竟他并非开疆拓土或者开创盛世的雄才英主,他至于中华之影响是相当有限的。只能说是一位相当优秀的守城之君、中兴令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安到镇雄高铁路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安到镇雄高铁路线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